顾远:打开我们的教育想象|教育公益组织年会2015-11-16 15:01:00

 

给我留言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

  •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0756室
  • 邮编:100082
  • 电话:010/62211669 62211373
  • 传真:010/62211669(转8005)
  • 邮箱:xy@westsa.org
 
 
11月14、15日,由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21世纪教育研究院、上海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主办的第四届教育公益联盟年会在成都举行,本次年会主题为“慧聚:以教育变革促进教育公平”。
下文是Aha社会创新学院创办人顾远老师在年会上的发言。
 

 

非常高兴和大家做一个分享。我决定加一个副标题叫做教育变革从挑战假设开始

 

 

成都我来过很多次,看到了成都非常多的变化,基本上每次来成都都发现了不一样的地方,我这次来到成都我搜一下我不知道的地方,这次我搜到了1915年成都春熙路,对比成都春熙路,差距甚大,历经百年见证时代的变化。

 

 

这是我们的教室,也是历经百年,基本上没有多大变化。我问过很多身边做教育伙伴,问他为什么会从事教育行业,很多人会这样回答:因为发现教育有很多问题,已经到了不得不变的时候。对于这一点我非常认同,因为我的第一分工作在一个私立学校做老师,印象特别深刻,有一位老师有一天在办公室里面挥舞着手中有一本泛黄的备课本,说这个本子跟了我17年,我走到哪里都不怕。如果这个老师如果现在还是从教, 20年以后又会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这个老师如果是在这样教室里面会不会觉得有点怕,我不知道跟了他17年备课本还是不是管用。

 

过去老师可以扮演一个独立知识权威,但是今天不是这样,学生从可以非常多得渠道非常轻易的获得这些内容,甚至多过老师。我非常认可北京11中学魏勇老师说过的一句话,凡是百度能搜到一定不是教育真正的价值。

 

 

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多教育机构已经在发生变化,去年1月份的时候我去斯坦福大学设计学院,他们在展望未来斯坦福是什么样的,我也参与其中。当时我拍了一些照片,参与的每个人都有写对于未来展望,所有展望都是‘如果’怎么样。

 

 

前不久,其中的一个创想现在变成了计划,变成了一个成果,一个新的斯坦福教学构想,一个开放循环斯坦福大学。

 

 

它有什么变化?过去提到大学是什么样子的?跟中国有点类似,18岁通过统一考试去读,去读了4年,在这4年当中每一个学期有固定内容,每年要修学分,学分修完了毕业,这是我们过去大学的方式。新在的开放思路当中是什么样的?它不限定年龄,你什么时候读都可以,18岁可以读,38岁也可以读。而且本科不是读四年而是六年,这个过程中间可以用其他地方来获得我们的学识。

 

这个当中发生很多事情,许多概念消失了,同班同学概念没有了,也没有同期校友概念,这个时候大家发现班级非常混乱,校友也变成统一网络,不是按届来分。

 

 

当然还有很多变化,无论如何我们从上面可以看到一家知名教育机构在主动求变,而它变化这些点是什么?我们可以看到当老师展望自己对于教育想象的时候,实际上挑战了很多关于教育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假设。

 

 

教育有很多假设和挑战它,如你需要教什么。教室里面所有东西分成六个盒子,一个是多媒体柜,一个是教具,还有的是自带电源,教室可以随时组装的,随时按照教育资源定制化,所以教室可能不是原来固定式课桌椅方式的。所以教室一定是发生在学校场景里面的吗?不一定。

 

 

老师和学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是传统知识单项输出者,他们更像知识的机载,机载就是我知道在那里,我可以按照特定主题和特定需要组合,来便于学习者掌握和自主学习。这就是今天或者是未来教育工作者包括博物馆甚至图书馆员等等需要发生的变化。

 

我们再想想教育即便发生在学校场地里面的,难道学校一定是单向讲述式教学方式吗?也不一定,这是我们在今年教育峰会上开的另外一间教室,这个教室现场布置很科幻,一些女生在里面扮演信息安全小卫士角色,他们需要破解密码,防伪黑客。整个布置像游戏化过程,孩子们不知不觉掌握到了面向未来所必须的技能,他们是以小组方式进行,四位老师在旁边可以随时协助,没有明确知识点,但是在游戏过程里面掌握了这些东西。

 

所以我们现在看到孩子沉迷于游戏不能自拔的时候,我们第一反映是游戏误人,我们这个时候其实应该沉思教育为什么不能像游戏那么吸引孩子们。

 

一个美国高中老师正在做一件事情:他是农业大学的一个博士,他想自己创业,他希望用免费教育向少数弱势群体像高价私立学校一样知识,他想以问题导向的学习方式,他不是专业学科学习,而是一上来学习就带着两个任务,这个两个任务贯穿始终,没有严格学科概念,而是解决问题当中掌握我们原来应该学习到的知识。

 

我们甚至可以向更高系统挑战,如教育文凭、教育资格认证一定是需要学校来颁发吗?不一定,全球三大教育在线平台之一Udacity,他们推出了纳米学位,就是微学位,他们跟知名大公司谷歌公司一起合作,他们来开发课程,这些课程是跟具体进展相关课程,学习者可以在网上在线学习,同时获得这样纳米证书,也就是说打破了对于高校颁发文凭而获得权威。其实还有一个点,他们会获得很多真实,他们是学习分布在世界各地的老师。

 

 

毫无疑问,很多教育产生是需要技术支撑的,我们或许与Udacity还有落差,但是不得不承认新教育出现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可能性的,比如提供大规模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同时又可能是低成本的教育。过去这些词可能是矛盾的,至少很难实现,而今天教育给了我们这样想象力,使我们觉得它至少值得尝试可以使显得。

 

 

几天前三星公司推出了自己虚拟眼镜,售价99美元。我们可以从虚拟现实走到增强现实,那么虚拟场景和真实场景结合学习会发生什么该教育想象又可以有哪些?

 

但无论是技术发展带来的改变,或仅是教育想象,其实有一条是根本的,就是关于教育本质假设:教育究竟是为了什么和教育究竟是为了谁?

 

我相信诸位来到这里对于这一点是有共识的,教育是为了人类,如果这一点是我们共识,我们才可以谈后面很多事情。

 

今年四月去拜访了美国的一所美国的蜂窝学校。关于这个学校有很多报道,例如他们筹集了一个亿、工程师和老师比例是1:1等等。他们帮助学生获得个性化教学,设置高定制化任务清单,比如他和社会教育资源连接,比如家长社区参与教育。这些非常棒,虽然对我而言全部陌生,但事实上我们中间的很多实践者正在干这些事情。

 

回到这个问题上来说,距离在于什么?

 

其实距离在于我们自己,还包括我们自己是不是有创造力,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没有资源。

 

现在的很多新技术已经普及,价格也相对廉价,真正重要的是需要我们想象力运用新技术做出来。其中最大自我假设挑战在于:很多人认为我们自己是没有地位的,甚至很弱小,我们中有许多人是做社会组织的,有些来自体制内的。不管什么样子,我们自己定位成所谓另类教育或者补充教育,其实我们做的很多事情恰恰回应了教育本质,才是真正面向了教育,才是将来有一天注定会变成主流的教育,所以这应该是我们给自己定位。

 

 

我喜欢一句:未来依然发生,尚待分布均衡。我相信如果成都民间教育圈有了解的话,成都这个地方其实有很多教育实践正发生着,有大量创新者做了大量创新和假设,我们坐在这里是共同探索更好的更丰富的教育未来,并且行动,让这些未来,让这些想象分布的更加均衡。

 

最后如果大家能记住我的一句话,我希望这句话是:教育变革从挑战假设开始,谢谢大家!

友情链接: 北京市民政局 | 北京市财政局 | 首都公益慈善联合会 | 中国社会组织公共服务平台 | 基金会中心网 | 慈善中国 | 深圳元远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朝外大街乙6号朝外SOHO D座0756室

电话:010/62211669 62211373

传真:010/62211669(转8005)

COPYRIGHT 北京市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版权所有 京ICP备13004654号